(学术型) 
一、专业简介 
环境污染是全世界,尤其是我国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环境工程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对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兴国战略的实施,进而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金年会体育在线登录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是于2011年批准的第三批学位点之一。本学位点涉及环境科学、化学和生态学等多个学科。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确定了以化学和水处理技术为基础发展的水污染控制工程;以现代仪器分析和计算流体力学技术为基础发展环境监测与模拟评价;以环境地学、3S技术、生态学以及环境管理学为基础发展环境规划与管理;以化学、生物学以及环境工程学为基础发展废弃物处理与资源高效利用。 
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点得到了学校“211”和“985”工程建设项目的大力支持,先后购进了核磁共振、扫描电镜、原子吸收、液相色谱、超临界萃取等一大批先进的科学仪器和最新的环境系统模拟分析软件EFDC和环境流体模拟软件Fluent,建立了环境模拟实验室和3S技术实验室,并在科研方面给予了大量的资助。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了100多篇研究论文,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达20多项,集体教学成果还获得2005年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前,本学位点共有硕士生导师9人:夏建新、刘裕明、陈慧英、吴燕红、蓝蓉、任华堂、吴舜泽(兼职)、禹雪中(兼职)、孙宁(兼职)等,80%导师具有博士学位,本学位点正以强劲的动力蓬勃发展。 
二、培养目标 
1、思想政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思维、高度责任心和身心健康的新一代科技型和管理型人才。 
2、专业目标: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现代环境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相关专业的原理和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良好科学思维,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进行工程设计,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就业目标: 
既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又具备独立的教学、科研、开发和管理能力,适合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的爱国型、创新型、管理型相结合的高级知识人才。 
 
三、研究方向 
专业方向 
 | 研 究 内 容 
 |  1.水污染控制工程 
 | 本研究方向以水体污染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方法和工艺,研究废水中的污染物的去除和水处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  2.环境模拟与评价 
 | 本研究方向以环境模拟技术为基础,开展地表环境演化过程模拟与分析研究;以环境水力学和计算技术为基础,开展污染物在水中迁移转化和水环境模拟技术研究等。同时,研究环境的评价指标、评价模式和评价系统,为制定环境规划、为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3.环境规划与管理 
 | 本研究方向以环境地学、3S技术、生态学为基础发展环境规划。以自然资源学、环境管理学以及民族学等为基础发展民族地区环境管理研究。 
 |  4.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高效利用 
 | 本研究方向以环境工程学为基础,以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无害化为目标开展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研究;以化学为基础,针对民族地区特殊的矿产和生物资源利用,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等。 
 |  
  
四、培养方式 
1、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制。 
研究生导师负责研究生专业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工作,并有义务和责任关心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动态,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设计、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指导和经费支持,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指导和科研论文发表等。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指导小组负责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安排、教学质量检查、研究生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完成情况的审定和考核、研究生毕业资格的审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答辩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负责对研究生导师工作的督促和检查。 
2、环境工程专业采用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参加实践活动与开展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程学习要求指定参考书目、文献资料,可以采用学生阅读自学、综述报告、学术讨论等多种形式;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 
3、考核 
研究生的中期考核一般在修完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之后进行,通常在第二学期末进行综合考核,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以及科研能力等。考核合格者可以进入毕业论文阶段;考核不合格者,终止学习,作肄业处理。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考核在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实验、调查以及撰写工作后进行,考核合格者可以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考核和答辩须经导师同意,并由导师指导小组审核。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上报学院学位委员会审定,之后上报学校。 
五、学习年限与学分 
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可延长至4年。 
本专业研究生学习和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7学分。 
六、课程设置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其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为将来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及学分构成如下: 
(1)公共必修课共6学分,包括第一外国语、政治理论课。 
(2)公共选修课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语言基础课两种类型。至少选修其中的政治理论课1学分。 
(3)专业必修课共19学分,分为学科基础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指导课(2门,4学分)、学科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5门,15学分)。 
(5)专业选修课按照研究方向选修,研究生根据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要求,至少选修其中5门,共10学分。 
(6)补修课是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具体要求,针对以跨专业或同等学力身份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在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指导下,补修相应本科阶段必修课程不少于2门,其学分不列入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的总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备注 
 |  公共必修课 
 | S0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2 
 | 考试 
 |  S00011 
 | 硕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 
 | 144 
 | 4 
 | 1、2 
 | 考试 
 |  公共选修课 
 | S00002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2 
 |  
 |  S00012 
 | 硕士研究生第二外国语 
 | 36 
 | 2 
 | 2 
 |  专业必修课 
 | S21018 
 | 环境学基础 
 | 36 
 | 2 
 | 1 
 | 
 |  S21019 
 |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 36 
 | 2 
 | 1 
 |  S21105 
 | 环境数学方法 
 | 54 
 | 3 
 | 1 
 |  S21104 
 | 环境影响评价 
 | 54 
 | 3 
 | 1 
 |  S21102 
 | 环境化学 
 | 54 
 | 3 
 | 1 
 |  S21802 
 | 现代分析技术 
 | 54 
 | 3 
 | 1 
 |  S21801 
 | 环境工程原理 
 | 54 
 | 3 
 | 1 
 |  专业选修课 
 | S21110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36 
 | 2 
 | 2 
 | 根据导师和导师组意见选修,不少于10学分 
 |  S21803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36 
 | 2 
 | 2 
 |  S21804 
 | 环境模拟技术 
 | 36 
 | 2 
 | 2 
 |  S21805 
 | 固体废弃物处理 
 | 36 
 | 2 
 | 2 
 |  S21806 
 | 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 36 
 | 2 
 | 2 
 |  S21807 
 | 环境信息技术应用 
 | 36 
 | 2 
 | 2 
 |  S21808 
 | 环境规划与管理 
 | 36 
 | 2 
 | 2 
 |  S21809 
 | 计算机工程制图 
 | 36 
 | 2 
 | 2 
 |  S21810 
 | 环境工程前沿讲座 
 | 36 
 | 2 
 | 2 
 |  补修课程 
 | 
 | 环境工程学,高等数学 
 | 跨学科、同等学力者须补修,不计学分。 
 |  
  
七、必修环节 
1、社会实践:至少完成36学时社会实践,实践内容包括野外调研,本科实验课程指导等,记1学分; 
2、学术讲座:至少参加10次学术讲座,并提交学术交流报告1份,不记学分; 
3、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完成,但不得迟于第四学期。开题未通过者可延期3个月再次开题。 
八、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环境工程专业要求撰写学术性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学位论文须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研究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3、研究方法 
4、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5、结论 
6、参考文献(至少50篇,其中,英文至少15篇) 
7、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后,可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经导师同意,并由本专业导师指导小组按照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进行审核,符合学位论文答辩有关规定者,可以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九、专业必读文献 
序号 
 | 书 名 
 | 作 者 
 | 出 版 社 
 | 出版日期 
 |  1 
 | 水环境监测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姚运先 
 | 2001 
 |  2 
 | 固体废物及土壤监测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邓益群 
 | 2003 
 |  3 
 |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江桂斌 
 | 2004 
 |  4 
 | 资源开发环境重金属污染与控制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廖国礼 
 | 2007 
 |  5 
 | “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冯建昆 
 | 2004 
 |  6 
 |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保总局 
 | 2007 
 |  7 
 | 中国环境保护标准汇编(1979- 2000)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保总局 
 | 2007 
 |  8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 
 | 国家环保总局 
 | 2007 
 |  9 
 | 粘性流体的混合优先分析解法 
 | 科学出版社 
 | 李炜 
 | 2005 
 |  10 
 | 中国环境水力学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黄真理 
 | 2007 
 |  11 
 | 水流泥沙运动基本规律 
 | 海洋出版社 
 | 黄才安 
 | 2006 
 |  12 
 | 水沙环境学 
 | 海洋出版社 
 | 夏建新、吉祖稳 
 | 2004 
 |  13 
 | 地表水环境信息管理与事故应急决策系统 
 | 科学出版社 
 | 夏建新等 
 | 2010 
 |  14 
 | 现代毒理学实验技术原理与方法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李龙、陈家堃 
 | 2006 
 |  15 
 | 环境生态学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程胜高,罗泽娇,曾克峰 
 | 2008 
 |  16 
 | 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生态效应 
 | 科学出版社 
 | 徐晓白、戴树桂、黄玉瑶 
 | 2009 
 |  17 
 | 环境水文学 
 | 科学出版社 
 | 陈俊合,江涛,陈建耀 
 | 2008 
 |  18 
 | 污染土壤修复原理和方法 
 | 科学出版社 
 | 周启星、宋玉芳 
 | 2005 
 |  19 
 |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与生物修复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张立钦、吴甘霖 
 | 2007 
 |  20 
 | 环境生态学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程胜高,罗泽娇,曾克峰 
 | 2009 
 |  21 
 | 污水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尹军谭学军  
 | 2005 
 |  22 
 |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赵由才 
 | 2006 
 |  23 
 | 实用废水处理技术(第二版)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李亚峰,佟玉衡,陈立杰 编 
 | 2009 
 |  
  
 |